《工程哲学100问》新书首发活动在第十二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大会上举行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25-09-30   浏览:18

9月27日上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的重要议程中,《工程哲学100问》新书发布会顺利举行。该书由苏州太湖书院组织编写、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普及工程哲学二十年研究成果的新作。发布会不仅为全国工程哲学学术盛会增添了重要成果,也开启了工程哲学知识普及传播与学科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工程哲学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认为,今年由殷瑞钰院士和李伯聪教授担任顾问,由鲍鸥和王大洲组织编写的《工程哲学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傅志寰院士牵头完成的《工程生态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将工程哲学五论发展为“六论”;丘亮辉先生牵头完成的《工程哲学100问》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卢春房院士牵头完成的《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价值观和方法论研究》一书也将正式出版。可以说,2025年是中国工程哲学事业丰收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工程哲学研究如火如荼,工程哲学教育普及迈上新台阶。

《工程哲学100问》由龚心瀚先生题写书名,殷瑞钰院士、李伯聪教授作序,苏州太湖书院山长丘亮辉研究员担任主编,苏州太湖书院理事长王跃程、执行院长王建明、常务副院长丘东担任副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的编写及出版由江苏乾宝集团主要捐助,并获苏州市吴中区科协的经费支持。

发布会上,该书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州太湖书院山长丘亮辉围绕成书背景、内容架构与学术价值作了系统阐述。他指出,《工程哲学100问》是由龚心瀚倡议编写,聚焦工程哲学的关键议题,兼顾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旨在为工程从业者、研究者及高校师生提供兼具参考性与启发性的学术普及和传播类读物。他强调,工程哲学作为连接工程实践与哲学思维的重要桥梁,对推动工程创新与提升决策科学性具有深远意义。该书的出版,正是希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推动工程哲学“落地生根”,助力更多人理解并运用工程哲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陈兴昌代表出版单位致辞,向主编丘亮辉及编撰团队致以敬意与祝贺,并向支持本书出版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工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每一项重大工程都镌刻着时代印记,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工程哲学100问》以“问答”为载体,用通俗语言梳理工程本质,解析工程思维,探讨工程与自然、社会的辩证关系,既提炼了工程哲学的核心观点,又融入鲜活案例,是工程从业者的理论工具书,也是公众理解工程价值的入门指南。

陈兴昌表示,苏州大学出版社将本书列为年度重点出版计划,全力保障出版质量。他高度评价丘亮辉深耕哲学领域60多年的坚守与担当,以及编撰团队将复杂理论转化为通俗表达的匠心。他指出,本书的出版是苏州大学出版社专业出版板块的重要拓展,也为探索“学术著作大众化传播”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苏州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关注工程哲学等前沿研究领域,为推动工程文明进步、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出版力量。

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发布会后还举行了赠书仪式。该书主编丘亮辉代表《工程哲学100问》编著团队和出版单位,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赠送新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夏春明代表学校接受赠书。同时,太湖书院还向每位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嘉宾和代表赠送了新著。

作为普及工程哲学的重要社会力量,苏州太湖书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持续推动工程哲学的传播与实践。书院不仅承办过第八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吸引20余位院士、部长及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还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礼恒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开展“航天科技进校园”科普活动,在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支持下创建“工程哲学展馆”,并在多所高校举办系列讲座,反响热烈。

此外,苏州太湖书院坚持与苏州太湖智库一体两翼齐发展,苏州太湖智库累计编报《领导参阅》与《领导参阅专报》共313期,其中71期获苏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成为苏州十大新型智库中的社会智库。书院研究成果多次荣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2年度优秀成果奖,并获评江苏省示范型社会组织、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等荣誉。

苏州太湖书院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退休专家学者、工程师和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才,形成“以老带新、优势互补”的人才结构,持续探索工程哲学普及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据统计,全国退休人员总数已达1.4亿,其中工程师群体约2000万人,每年有大量具备丰富经验与专业能力的退休人才资源可被有效组织与利用。苏州太湖书院期待更多有志于普及工程哲学的退休教授与工程师加入,共同推动工程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深入应用与创新发展。

本次新书首次发布会依托第十二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平台,不仅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也进一步搭建了高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桥梁,为工程哲学学科普及与产学研融合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